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过年成“过钱”,年味咋会浓?

  • 薄荷糖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991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12/1/31 15:10:15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吕梁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7天的时间就花掉两个月甚至好几个月的工资,相信大多数人都对春节期间花钱如流水感同身受,过年,再也不是儿时那种纯粹的幸福了,而是增添了高消费的烦恼。长此以往,我们恐怕都将变成“恐节族”了——当“过年成‘过钱’”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,我们对过年还会有憧憬之情吗?取而代之的恐怕只能是“恐慌”了。

大家都在喊“年味越来越淡了”,可是,年味究竟是怎么变淡的?为什么会变淡?对此,民俗学家们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,譬如年俗的消解和变异、人际关系的异化等等。然而,我觉得,最关键的一点是,年味被彻底物化了,过年成为一种消费的载体,人们只惦记着如何用金钱来粉饰过年,却忽视了过年的真正内涵,在高消费的肉疼过程中,人们根本就来不及感受年味或者没有心绪去感受年味,年却过完了。

过年的幸福感从来就不曾与金钱的多寡成比例。“有钱没钱都要过年”,想当年,杨白劳称上二斤白面、给喜儿扯上一根红头绳,爷儿俩照样也会“欢欢喜过大年”。现代人生活富足了,过年的花样多了,过年消费也随之水涨船高,却对过年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烦恼,以至于人们越来越害怕过年,这样的“时代进步”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。

早在多年前,就有民俗学家呼吁,要形成一种与新时代相契合的新民俗来保留年味。殊不知,这种旨在保留年味的新民俗之所以与初衷背道而驰,就是因为,人们在演变这种新民俗的时候,不自觉地将这种民俗给物化了——其实就是金钱化。试想,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,人们究竟该靠什么来表达情意?靠什么来维持年味?因此,从这个角度上讲,年味的变淡、年俗的物化,其实也是人们过年表达的必然。

过年成“过钱”,年味越过越淡,这其中固然有年俗变异的原因,但最根本的原因是,过年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内涵,7天的时间里需要偿付一年的人情债,能不感到气短心悸?倘若把功做在平时,在人情往来上细水长流,何至于在过年的时候疲于应付?

说到底,“没有万元难过节”所体现出来的,仍然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民俗的冲突,要想形成一种能够与时俱进并且健康积极的新民俗,必须从改良现代生活方式入手。
  
  • 漫步云端
  • 发表于:2012/1/31 15:12:23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真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啊,感觉一过年以后的日子都不过了一样
(0)
(0)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