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锦官城深秋赏芙蓉

  • 作者:Be quiet、
  • 阅读:13362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2/11/18 16:48:14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吕梁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锦官城深秋赏芙蓉



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“花城”,杜甫的名句: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便是明证。从唐时起,每年农历二月,都有盛大的花市(今民间称之为“花会”)举行。相传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,称为“花朝”。成都花市(花会)便于花朝前后举行,以“花朝”为花市的正期。每到二月,成都都会成为花的海洋。百花齐聚花城,竞相开放,争奇斗艳,把整座古城打扮得妖娆富丽。花会常以古城西南郊的青羊宫为中心,其盛况如陆游诗所描述:“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似泥。二十里路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。”今天,青羊宫早已被成都市区包围,这个传统习俗一直延续下来,每年春节后都要在青羊宫侧的“文化公园”(原青羊宫内的一部分)举办“花会”。成都不但春季是花团似锦,无论什么季节中也是鲜花遍地,一年四季各大公园总在轮流举办着各种不同的花展。每年深秋季节都要举办“菊展”、“芙蓉花展”,成都人爱花,特别与芙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,1983年把她定为“市花”。

五代后蜀时青城有一姓费的女子,生得风姿秀逸,且擅长吟咏,精工音律。后主闻其才色,选入宫中,十分嬖爱。因前蜀王建之妾小徐妃,号为花蕊夫人,也就袭其名称,封费氏为花蕊夫人。传说花蕊夫人十分爱花,但花开总是非常短暂的,花少时节花蕊夫人常常很忧郁。秋天到来,为排遣心中的寂寞,带着随从去踏青。走到一农家小院前,发现在霜气袭人的秋天,即使坚毅的菊花也已凋零,却有一丛丛一树树的芙蓉花在开放,如同天上彩云滚滚而来,这情景让花蕊夫人惊喜不已,她喜欢上了这种美丽的花。孟昶为讨爱妃欢心,颁发诏令,在成都城墙上尽种芙蓉,广政十二年十月,孟昶的绿化城墙工程大功告成,携花蕊夫人登上城楼,相依相隈观赏“红艳数十里,见灿若朝霞”的木芙蓉花围成都,昶谓左右曰:“自古以蜀为锦城,今日观之,真锦城也。”以后每到芙蓉花开时节,成都就“四十里如锦绣”,成都自此也就又有了“芙蓉城”的美称。

孟昶在城墙上遍植芙蓉,是成都被称作“芙蓉城”来历的一种说法,还有一种“龟画芙蓉”的传说。据说在成都初建城时,地基不稳,屡建屡塌,后来有一神龟,引路建成此城,而神龟指引的路线好似一朵芙蓉花,芙蓉城乃由此而生。

       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之分,生于陆上者叫木芙蓉,生于水上者叫水芙蓉,水芙蓉就是荷花。成都的市花——————“芙蓉”是木芙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、木莲、地芙蓉、华木,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,稍耐半阴,有一定的耐寒性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在肥沃、湿润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。可栽种于庭院向阳处或水塘边,平时管理较为粗放,天旱时注意浇水,每年冬季或春季在植株四周开沟施些腐熟的有机 肥,施肥后及时浇水、封土。

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被分到一个边远的大山深处,一天于孤独寂寞之中,在田野边看见一株近三米高的木芙蓉,在逆光中望着盛开的芙蓉花,对她顽强的适应能力着实感叹了一番,心境得到了些许安慰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木芙蓉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枝干密生星状毛,叶互生,阔卵圆形或圆卵形,掌状35浅裂,先端尖或渐尖,两面有星状绒毛。花朵大,单生于枝端叶腋,有红、粉红、白等色,花期911月。蒴果扁球形、1011月成熟。木芙蓉生命力极旺,每年清明前后,折上三、五寸枝条,插入泥土即活,不出二、三年,就二、三丈高了,蔚然成林。冬季气温较高之处,高可及78m,且有径达20cm者。

    苏东坡有诗曰:“千林扫作一番黄,只有芙蓉独自芳。”这深秋中开放的艳丽芙蓉花,真是难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木芙蓉落落大方地盛放在金秋艳阳之下,婷婷玉立在如镜的河渠之畔,虽本色自然,不事伸张,但那内敛的芳华,外放的艳光,令见之者无不为其赞赏。

木芙蓉贵为名花,但对环境并不挑剔,生存力极强,又开在百花凋零的深秋,可谓品格高尚。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《窗前木芙蓉》中对她赞颂道:“辛苦孤花破小寒,花心应似客心酸。更凭青女留连得,未作愁红怨绿看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是什么原因木芙蓉与荷花都被称为“芙蓉”?查阅了一些资料都没有找到答案,有这样一种猜想,不知正确与否?荷花原产地在印度,东汉时随佛教传入,木芙蓉原产地在中国,荷花刚传到中国时,还没有一个适当的名字,因与木芙蓉一样花形硕大、美丽,于是把她被称作“水中的芙蓉”,“荷花”、“莲花”应是后来的叫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白居易诗曰:“莫怕秋无伴醉物,水莲花尽木莲开。”木芙蓉又名木莲,是因花“艳如荷花”而名。 到底是荷花因木芙蓉得名,还是木芙蓉由荷花生辉?木芙蓉与水芙蓉真乃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!古诗词中常常把她们统称为芙蓉,往往要从背景描述中才能区分唱颂的是哪一种芙蓉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《红楼梦》中有不少描写木芙蓉和水芙蓉的场景,又把林黛玉和晴雯都比喻成芙蓉,惹得一些“红学者”去考证两种芙蓉各是谁的象征?现在公认的结论是:木芙蓉象征的是林黛玉,水芙蓉象征的是晴雯。可见在古人心目中,木芙蓉与荷花一样高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 “清姿雅质,独殿众芳。秋江寂寞,不怨东风,可称俟命之君子矣。”是《广群芳谱》描绘木芙蓉的语句,认为木芙蓉象征的是林黛玉的依据是“绛珠之泪,至死不干,万苦不怨,求仁得仁又何怨”,更近木芙蓉的品格。 
  
    秋高气爽、艳阳高照时拍下的红芙蓉,把背景作了一点柔光处理,还真有些像飘浮在水中的一朵艳丽的荷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

木芙蓉,花朵硕大,色彩艳丽,有些像牡丹,但又比牡丹的花骨卉肌魁梧许多,常常是木高数尺,朵大如盘,瓣如绫罗绸缎,又似云霞漫天,居高临下,供人仰首观瞻。



       


俞平伯有诗云:“哪知风露清愁句,秋后芙蓉亦牡丹”。自古就有人把木芙蓉称作“秋牡丹”, 牡丹有一个品种,花形、花瓣似芙蓉,粉白如玉,故名“玉芙蓉”。木芙蓉与牡丹间也是: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!这样的芙蓉花还真象是牡丹!

       



把木芙蓉称作是秋牡丹一点也没有过高地抬举她们,迎着簫瑟的秋风开放的她们,与风和日丽的春天中开放的牡丹一样的艳丽,一样的多姿多彩!而她们开在百花凋零之时,给人带来了更多的喜悦。

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
    苏东坡的《芙蓉》诗中写道:“清飚已拂林,积水渐收潦。溪边野芙蓉,花水相媚好。坐看池莲尽,独伴霜菊槁。”芙蓉是百花盛开后的深秋时节的压轴戏,与菊花同是最耐寒凌霜的一种君子之花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木芙蓉初春开始吐芽绽绿,要到深秋霜降时才傲然怒放。正是芙蓉花的这种坚毅风骨,使她赢得了“拒霜花”的别称。苏东坡《和陈述古拒霜花》中说:“千林扫作一番黄,只有芙蓉独自芳,唤作拒霜知未称,看来却是最宜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木芙蓉晚秋开花,花期较长,花开旺盛,品种多,其花色、花型随品种不同,是一种很好的观赏品种。在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附近总有一批孕育之中的花苞,保证了在长达数月的花期中总有盛开的花朵供人观赏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木芙蓉既有荷花之高洁,
又具牡丹的华贵,迎冬耐寒与菊花相似、仅输于梅花,是百花之中很特别的一种,然而她常常却没有得到与牡丹、荷花、菊花等名花相同的地位。川剧中有一出著名的戏《芙蓉花仙》,此戏由此开场:“王母蟠桃盛会,众仙齐聚瑶池祝贺。芙蓉花仙奉命呈献‘百花仙酿’,来到瑶池正殿,被值日官麻姑仙子阻拦。麻姑嘲笑芙蓉为凡俗花卉,不得进入瑶池圣地……”。尘世间如麻姑般贬低木芙蓉花的人虽然很少,但能真正欣赏她的却也不多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普通人把木芙蓉给予其他名花相同地位的不多,也许有这样的原因:她无益远的清香,缺亭亭玉立之姿态,花苞皱皱折折缺少光泽,难惹人怜香惜玉。犹如一颗宝石散落在卵石众多的河滩上,太不显眼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也许还有这样的原因:木芙蓉较其他花枝高大,枝叶茂密,从她身旁走过时,易被忽视,能透过绿叶的遮掩发现芙蓉花的姿色、韵味的人也就不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其实,了解木芙蓉的品格之后,很少有人不喜爱她这种仔细观赏才会发现的风韵,所以,古往今来吟诵木芙蓉的名篇佳句同样不少。



      


历经千余年的培育,木芙蓉如今也是品种繁多,而且几乎年年都有新的品种问世,从今年在成都百花潭公园第28届市花展上介绍的部分品种,可见一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
    木芙蓉有单瓣、复瓣、单芯、多芯几种花形,白、粉、红三种颜色。造成芙蓉花的多姿多彩,还有一个独特的因素:因光照强度不同,引起芙蓉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。有的木芙蓉花
早晨开放时为白色或浅红色,中午至下午开放时为深红色。人们把木芙蓉的这种颜色变化叫“三醉芙蓉”、“弄色芙蓉”。

早晨在洁白的芙蓉花旁,配上一个鲜红的花苞,真令人陶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
这随着太阳的轻拂木芙蓉随心所欲绽放她的笑靥,忽而嫣红,忽而淡白,忽而红白相间,忽而杂色融合。

       


宋·吕本中《木芙蓉》诗曰:“小池南畔木芙蓉,雨后霜前着意红。犹胜无言旧桃李,一生开落任东风。”在阳光的照射下,白色的芙蓉花瓣渐渐变红,如同美人晨起后在梳妆打扮,那白中带粉红如同涂抹在脸上淡淡的胭脂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“三醉芙蓉”和别的花不同,本身的颜色不会在花开初期一下展示出来,她把自己的美丽深藏起来,然后一点点一步步地展示出来,使每一种美丽都充分地停留。



    

     
白居易诗云:“晚凉思饮两三杯,召得江头酒客来。莫怕秋无伴醉物,水莲花尽木莲开。”秋风中荷花凋零之后,看见这洁白的芙蓉花的感受,还真如看见白莲花一样,同样是“伴醉之物”。

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有的重瓣的白芙蓉,花形似春季里的牡丹,当年白居易等诗人在深秋之中看见这样的木芙蓉,诗兴、酒兴一定更浓。



       


在茂密的木芙蓉枝叶间,两朵半开的白色芙蓉花,如同两只翩翩起舞的粉蝶,使人在深秋时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。
       
 




有的白芙蓉在阳光照射下,中心部位首先变红,如同被镶上了白边。

        




深秋雨后,微有凉意,白芙蓉花瓣上还残留着些许水珠,显得她带有几分娇羞,更令人产生怜爱之意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


在秋阳之中,这镶有白边的芙蓉花,也吸引着昆虫们的光临。木芙蓉是没有香味的,是什么吸引着这些不速之客?难道是芙蓉花的美色?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
唐·高蟾在《上商侍郎》中写道 :“芙蓉生在秋江上,不向东风怨未开。”有人认为这里的“芙蓉”是指荷花,此种说法值得质疑:荷花开在夏季,怎会“生在秋江上”?她本来就开在暖暖的东风之中,何须“不向东风怨未开”?木芙蓉开在秋风瑟瑟时,她才有资格“不向东风怨未开”!也许持此说法的人认为木芙蓉不应“生在秋江上”,其实,生在水边的木芙蓉长得最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成都百花潭水边的粉色木芙蓉就美得如同清纯的少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五代·黄滔《芙蓉》诗曰:“须到露寒方有态,为经霜邑稍无香。移根若在秦宫里,多少佳人泣晓妆。”这样的芙蓉花当然会使一些佳人逊色!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“有美不自蔽,安能守孤根。盈盈湘西岸,秋至风露繁。丽影别寒水,秾芳委前轩。芰荷谅难杂,反此生高原。”这是唐·柳宗元的《木芙蓉》中的诗句,一句“盈盈湘西岸”足见“芙蓉生在秋江上”中的芙蓉,就是木芙蓉。
    
一些粉色的芙蓉花瓣在阳光中渐渐变红,这种动态中的美色是其他品种的花看不到的。 

       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木芙蓉宜于配植水滨,开花时波光花影,相映益妍,分外妖娆,所以《长物志》云:“芙蓉宜植池岸,临水为佳”,因此有“照水芙蓉”之称。常用“出水芙蓉”比喻美女,这里的“芙蓉”一般是指荷花,这朵具有黄色花心的“玉蕊”,秋雨后花瓣上沾着水珠,娇柔之态难道不也似“出水芙蓉”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王安石诗《木芙蓉》曰:“水边无数木芙蓉,露染胭脂色未浓。正似美人初醉着,强抬青镜欲妆慵。”这秋雨后的朵朵芙蓉,真如美女沐浴后,尽显慵慵的胭脂之色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


 “艳粉发妆朝日丽,湿红浮影晚波清。谁知摇落霜林畔,一段韶光画不成。”(宋·范成大《芙蓉》)秋雨后湿湿的芙蓉,本身就如诗如画。
          
 

秋阳之中,花瓣布满粉红的芙蓉,伦廓分明,色彩特别艳丽,感觉非常清爽。

     


在阳光照射下红得发紫的芙蓉,不是牡丹,胜似牡丹,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


大红芙蓉的花蕊在阳光下也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美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 这半放的粉红芙蓉,花瓣、花蕊都很特别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具有漂亮的红色花瓣、造型优美的花蕊的芙蓉,这样的美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        




因为园艺科技的进步,人们培养了复色芙蓉花,使其花瓣上镶有彩边、彩色条纹、斑块、斑点等,花朵也更加硕大,花期更为长久。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为银白色,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,人们把这种芙蓉花叫做“鸳鸯芙蓉”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        







“一花多色”是木芙蓉的特别之处,花瓣形状、色彩的变化,使木芙蓉花具有胜过其他品种花卉的一种姿色





   





       

   即使是单瓣的芙蓉,因为花瓣的多种色彩,花蕊形状、花色随阳光照射的变化,也显得并不单调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


有的木芙蓉不但“一花多色”,还具有“一花多蕊”,更显她们多姿多色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王安石在《辛夷坞
》中说: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;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。”木芙蓉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花,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她们,一朵花凋谢时,近旁必有其他花开放。

      
   




盛开的芙蓉花边也总有含苞欲放的花苞,因为有同伴的前赴后继,虽然生在万物凋零的深秋之中,她们总不会显得冷寂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木芙蓉的花苞也是多姿多彩的,这即将开放的花瓣如同绢制,由此可见绢花乃源于芙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刚刚挣脱外壳束缚的花蕾,其姿态仿佛是动态的定格,在表现着展示自身美的需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白色的花蕾好像正在旋转着展开,那中心渐渐变大的空洞内,对人有一种美的诱惑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秋雨后初放的花朵,那晶莹欲滴的水珠,增添了这芙蓉花的风韵。杜甫的名句: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看到这样的画面,才真正领会其中“花重”二字的绝妙。

         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后蜀灭亡,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。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,偷偷珍藏他的画像,以寄思念之情。赵匡胤知道后,逼迫她交出画像,花蕊夫人坚决不从,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。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,尊她为“芙蓉花神”,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“爱情花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芙蓉也通常被用作男女艳情的象征物,比如:“芙蓉帐”、“芙蓉枕”等等。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中就有“芙蓉帐里度春宵,从此君王不早朝”的语句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

这些成双成对的芙蓉花,就是美好爱情的象征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


传说尝百草的神农,因服红色的芙蓉花中毒而亡,后人因此把木芙蓉叫作“断肠草”,还有人说诗仙李白曾经为此写下:“昔作芙蓉花,今为断肠草”的诗句。以上这些说法其实是以讹传讹。神农是否是因服木芙蓉花而亡并无严格考证,一般书上对木芙蓉是这样记载的:“花、叶均可入药,有清热解毒,消肿排脓,凉血止血之效。”从没有木芙蓉有毒的说法,事实上宋代就有人用木芙蓉花煮豆腐,红白相趣,色美味佳,名曰:“雪霁羹”,至今我国民间仍有用它炒食或煮稀饭的习惯。李白的那句诗出自《妾薄命》,诗中“昔作芙蓉花,今为断肠草”,实际是对阿娇受汉武帝的得宠和失宠的比喻,根本扯不上是为神农之死而作。

        


有关芙蓉花还有一些美好的传说。相传一位女子的丈夫出海身亡,但这女子不信,于是便天天蹲在水边等他回来,有一天她看见水里浮现了她丈夫的面孔,转脸一看是岸边的树,便把这棵树当作她丈夫,人们便把这棵树叫做“夫容”,结出来的花叫“夫容花”,后人为求文美便叫做“芙蓉花”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


以上故事表明人们不但把爱情寄托在芙蓉花中,同时把“团圆”之意也包含其中。看到这些紧紧相畏的花朵及花苞们,自然会想起她们包含的美好寓意。



     
 

         
 


白居易的诗《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》写道:“花房腻似红莲朵,艳色鲜如紫牡丹。唯有诗人能解爱,丹青写出与君看。”因为木芙蓉所包含的美好的寓意,中国画常以这类芙蓉花的画面为素材,近年还有《中国画技法(芙蓉花)》之类的专门著作出版。
         




据说木芙蓉的花神是宋真宗的大学士石曼卿。相传宋代在虚无缥缈的仙乡中,有一个开满红花的芙蓉城。石曼卿死后,仍然有人遇到他,石曼卿说他已经成为芙蓉城的城主。因在类似众多传闻中,以石曼卿的故事流传最广,后人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。这个传说使芙蓉不但有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,还赋予潇洒脱俗的仙姿。

        



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还有一个盛唐诗人王昌龄与芙蓉花精的传说。王昌龄被贬到一个小镇做县丞,住的地方窗外有棵木芙蓉,开着很美的花。日子久了,诗人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:写了一半的诗稿,一觉醒来却被填完。秀丽的小字墨迹还未干。为了弄个明白,一个夜晚,在
井边假寐的诗人从映着月光的水中见到了芙蓉花精,之后写了一首诗《寄赵正字》:“正字芸香阁,经过宛如昨。幽人竹桑园,归卧寂无喧。高鸟能择木,羝羊漫触藩。物情今已见,从此欲无言。”这个传说和这首诗更增添了芙蓉花的“仙气“。
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


唐代才女薛涛在成都用浣花溪的水、木芙蓉的皮、芙蓉花的汁,制成了色彩绚丽又精致的“薛涛笺”,写下“不结同心人,空结同心草”的诗句,使木芙蓉早就登上了大雅之堂。

    


冬季到来之前,芙蓉花也会凋零,任何一种形式的生命,无论长短,早迟都会经历这类过程。死亡并不可怕,正是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才体现了生命的意义。金秋的木芙蓉,不断地花开花落,花落花开,似乎就是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




许多名花凋谢时只剩下残枝败叶,木芙蓉花期结束后,枝叶却依然繁茂,为来年开放更为艳丽多姿的花朵带来坚实的希望。
        
 




清代成都尚称“四十里城花作郭,芙蓉围绕几十株”,“抱城十里绿阴长,半种芙蓉半种桑”。虽然“文革”时,满城的芙蓉树基本上被砍光,历经劫难之后,如今古城墙早已消失,芙蓉花在成都更加灿烂。金秋时节在锦官城里,百花潭内,观赏各大公园送来参展的多姿多彩的各种芙蓉(其中不乏刚培育出的新品种),真乃一大享受!
        
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