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历史上山西火锅挺火,现今川味独大

  • 希溪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4636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3/25 10:56:01
  • 来自:山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吕梁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自3月7日以来,山西省火锅协会“放心火锅店”的评选拉开帷幕,据本报记者了解,现已有50余家火锅店约定要在经济形势严峻的2016年里,抱团取暖,为火锅业能抗住寒流而精诚合作。同时,各家老板都表示要从店内环境到菜品质量、锅底味道以及文化内涵上下番功夫,琢磨对策,多招揽些生意,让火锅能努力火一把。
似乎摊上辣,便摆脱不掉川味文化
一圈走来,环境好改善、菜品质量也容易提高、锅底味道也可以请更好的师傅来炒制,这些对于一家火锅店来说是必备的硬件。可一说到火锅文化,却发现几乎家家都是川味火锅的推销员,每家的辣锅底料都声称来自四川或重庆,抑或是来自四川或者重庆的师傅炒制的。仿佛只有川味才是地道的火锅味。各家火锅店在文化包装上,有的干脆是加盟店,直接将川味火锅店的文化搬来;有的虽然也力图创出些自己的文化,可一说锅底,大部分便又拐回到川味火锅的文化上了。
   似乎只要摊上辣,便摆脱不掉川味文化了。
   比如,白乐天毛肚火锅,听来就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关,店内布置也都与白居易有关。白墙墨书着:“红泥小火炉,绿蚁新醅酒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否。”这首充满画面感的小诗成了这家小店火锅文化的根源。一架古筝摆在小小的表演台上,着了长裙的女子拨弄出袅袅清音,让火锅店瞬时有了几分雅致。店内琵琶厅、乐天厅也都昭示着火锅与白居易之间的那点关联——红泥小火炉,显然这红通通的炭火上应该正摆着一口冒着浓白热气的涮锅,等着一盘肥羊肉下锅当做下酒菜。只是非常遗憾的是,白居易本人当时就是吃火锅也肯定不是川味的,因为辣椒这个品种那时还没有进入中国。而且,让从来都自称“太原白居易”的这位大文人代言川味火锅,确实有点违和。
历史上,山西火锅很出名
火锅之起源最早被认为是周代鼎镬之食的精致化,到东汉时已有小锅涮煮,又有说涮羊肉的吃法源起于忽必烈,那边已经是元代的事了,山西人吃火锅一般喜欢涮铜锅,约略也与忽必烈有关吧。当时忽必烈母亲的食医是韩氏,韩氏是山西曲沃人。能给忽必烈母亲操持饮食,因为她有一个给忽必烈做御医的儿子——许国祯。出身于医家的韩氏颇懂养生之道,且许国祯深得忽必烈的信任,便把韩氏也召进了宫中。相传,曲沃羊杂的吃法便是韩氏开给忽必烈母亲养生的一道菜。
   元代时,山西的养生之道已成皇家信奉的饮食准则,可见山西饮食的养生文化已非同一般。饮食文化是需要长期实践积累才能形成的,养生之道更是饮食文化中更为高深的一种饮食之道。
   在蒙古铁蹄南下中原之前,山西便已经有一家做了300年养生火锅的大家族,那就是稷山段氏。早在北宋年间,段家药膳火锅便已经异常火爆。不过人家那时不叫火锅,名为“贯通宴锅汤”,在稷山马村发现的宋金墓葬群中,有壁画砖雕等显示了当时在霍州、蒲州、绛州、潞州等地段氏家族药膳生意的火爆情形,描绘了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场景。在南宋人写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也说了汴京御街上规模最大的几家酒楼饭馆,其中特别点出“北食则‘段家熬物’最为屈指,夜市直至三更尽,才五更又复开张,甚或通宵不绝,饮客常至千余人。”段家的“贯通宴锅汤”在当时算是名满天下,去汴梁城不吃段氏的火锅就不能算到过汴梁。
   稷山段氏药膳世家历经唐、宋、金三个朝代,持续兴盛了300多年。如此也印证了白居易雪天时喜欢“红泥小火炉”的想法是三晋大地的一种饮食文化。
   传统吃法随着时代有遗失,有创新。进入明代,山西大同的代王也是火锅爱好者,这位王爷苦恼于雁北的寒冷,不能美美地享受夜宴,于是其府内工匠发明了铜火锅,直到今日依然是大同人民喜欢的地方风味。到了清代时,火锅不过是宴席中的一道压轴菜——一品锅。如今,这道大菜又单独成宴,发展为餐饮业中的一支生力军。只是,时过境迁,川味火锅如今一家独大,靠着麻辣重口味俘获众多食客。不过,近几年随着饮食健康理念的深入,养生火锅的热度在逐步提高,当下火锅业老板们想要打造本土餐饮文化,那么如何让山西火锅的养生文化重新焕发魅力是颇有价值的。

山西晚报记者 李雅丽
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